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基金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国资系基金“战队”已初具规模。
其中,一家规模达千亿的“巨无霸”风投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国资风投基金),身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国家级”使命。
在寒武纪昨天完成的B轮融资投资方中,观察者网注意到国资风投基金的身影。
国内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Face++ C轮融资时,国资风投基金领投。
它是从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等技术开发与销售的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方。
它也是从事运载火箭、航天器等研发、制造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的投资方。
它还是从事医疗设备专业技术开发、转让的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方。
从国资风投基金的投资方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新技术”。
国资风投基金:央企新动能的孵化器 助力创新型小微企业
据第一财报道,2016年8月18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风险投资基金——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正式成立。
基金注册地是深圳,国资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透露,将基金注册在深圳并且让深圳国企参与,“是因为深圳新兴产业发达,技术创新能力强。”
国资风投基金总规模按2000亿元人民币设计,首期规模1000亿元。
其中,中国国新出资340亿元,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出资300亿元、200亿元和160亿元。
1000亿元将投向哪里?
澎湃新闻报道指出,国资风投基金主要聚焦于央企创新,以并购创新企业作为支持央企创新的主要途径,推动国企改革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在实施过程中,基金投资将会围绕“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行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其产业化为重点。
观察者网了解到,国资风投基金1500万投资了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拳头产品负责是“送人上西天”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而在近几年,航天科工基于所掌握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运载火箭,包括快舟、开拓、羽舟、巧舟、轻舟等五种固体运载火箭。
快舟1号(资料图)
同时,在国资风投基金的对外投资中包括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比例1.95%,共持17576万股。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截至2017年8月底,国风投基金已决策终审9个直投项目和6个子基金项目,涉及投资额约340亿元,已支出投资额137.26亿元。
其中,中央企业投资项目占比80.14%;投资领域涉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金融、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电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可填补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而且,由国风投基金领投的中船重工债转股项目也顺利落地,为其他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的可行路径。
此外,国资风投基金还将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成长,参股有发展前途的民间投资项目。
国资风投基金董事长刘东生向说:“国资风投基金以大中项目投资为主,适当兼顾小项目投资。这里提到的小项目,是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投资金额较小但战略意义很大的项目。”
刚刚拿到国资风投基金的寒武纪目前是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智能芯片公司,拥有终端和服务器两条产品线。
过去,大部分芯片厂商都是主攻端(例如ARM),或者主攻云(例如Intel),两者兼顾的很少,而作为一个通用机器学习芯片的厂商,寒武纪的目标是端云结合,共同推动生态。
寒武纪MLU100智能芯片
观察者网注意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拿到了国资风投基金的投资,它主要从事医疗设备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
据解放日报报道,去年,上海联影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ET/MR一体机,打破了我国高精尖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
据介绍,一体机真正实现了不同影像模态时间、空间的精准匹配与融合,能提供多模态分子影像信息,在临床应用、科研领域均有极其重要价值。
早前只有“洋品牌”掌握这项技术,每台售价高达600万至800万美元。上海联影的创新突围了我国“洋品牌”垄断的医疗影像市场。
国资风投基金的投资流向了这类创新型企业,支持他们的成长。
美国科技封杀 中资国家队是中流砥柱
中国创新之路不仅面临这寻求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压力,还有来自美国的科技封杀。
中美贸易战不是纯粹的贸易之战,也是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之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